丹霞映照教育心 山水滋养师者情
——莆田擢英中学2025年暑期疗休养暨培训交流活动纪实
当三明的丹霞赤壁邂逅教育的赤子之心,当潺潺流水应和着师者的成长絮语,一场为期五天的疗休养之旅,在泰宁的山水画卷中徐徐展开。2025年7月25日至29日,莆田擢英中学与莆田哲理中学的教师们暂别三尺讲台,在自然与文化的双重滋养下,开启了一段"休养蓄能"与"专业成长"并行的诗意旅程。
第一天:数字浪潮中的德育启航
开班仪式:以共享之名,赴成长之约
7月25日下午,莆田擢英中学副校长林剑波的致辞如春风化雨:"教育者的交流,当如泰宁丹霞与碧水的相拥,在碰撞中激发更绚丽的色彩。"
随后的《数字时代的德育资源》专题讲座中,林冬青老师以"技术为桨,德育为舟"的理念,剖析了数字化德育的四大特征。教师们或低头记录,或会心点头,现场跃动的思维火花,恰似窗外穿透云层的夏日阳光。
毕业班经验交流:智慧碰撞,共拓新思
讲座结束后,新旧毕业班教师互相深入交流。这场跨越校际的对话,为毕业班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第二天:山水间的红色洗礼与自然对话
泰宁一中访学:校际对话中的智慧共生
下午,两校教师走进泰宁一中,围绕"高考备考策略"与"教师团队协作"展开深度探讨。泰宁一中分享的"分层作业设计"与"学生成长档案"经验,引发阵阵共鸣。泰宁同行的创新实践,恰似峡谷中突然出现的瀑布,为我校的教学思路打开了新通道。
第三天:大金湖的碧波与红军街的足迹
大金湖考察:地质奇观中的生态教育
7月27日清晨,教师们泛舟大金湖。状元岩的丹山碧水间,这湖光山色,正是最生动的地理课堂。
红军街寻根:触摸历史的温度
午后,红军街的斑驳墙体与"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牌匾,将教师们带回峥嵘岁月。看着墙上"不要忘记老区人民"的标语,明白了教育者的初心,不正是要成为学生记忆中那束温暖的光?
第四天:竹筏上的诗意与古民居的哲思
上清溪竹筏:雨雾中的心灵疗愈
7月28日,教师们乘竹筏漂流于上清溪。艄公指点着"鲤鱼跳龙门"的岩画,雨滴在蓑衣上奏响自然乐章。
明清园探秘:木雕里的教育密码
下午,明清园的"五福捧寿"藻井与百福馆,让教师们惊叹于匠人的虔敬。凝视着祠堂座屏上的"孝友传家"雕刻,不禁若有所思:"教育不正是用耐心与智慧,在孩子心中刻下这样的印记?"
第五天:专业成长中的心灵共振
王青生讲座:沟通是教育的生命线
7月29日,王青生老师的《做会沟通的老师》讲座如一场及时雨。"表扬要具体如丹霞的纹理,批评要对事不对人",这些金句引发阵阵共鸣。当王老师剖析"指责型沟通"的危害时,不少教师低头沉思;而谈到"赋分原则"等实用策略时,笔记本上又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感悟。
结业仪式:以山水为证,许教育之约
"五天的丹霞山水,让我们的专业成长有了更坚实的支点。"结业仪式上,谢俊涛主任在发言中,首先感谢了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这么精彩纷呈的讲座和优雅安静的环境。他希望两校的老师们能以此次培训为起点,继续在协作中共建,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林剑波副校长则以"独行快,众行远"寄语,鼓励教师将泰宁的山水智慧融入课堂。当证书颁发完毕,教师们眼眶微红——不是因为旅程结束,而是因为新的教育征程已在脚下延伸。
尾声:山水有尽,教育无疆
五天的泰宁之旅,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有丹霞的热烈,有溪流的柔婉,有古厝的厚重,更有教育者对专业成长的永恒追寻。当教师们带着泰宁的山水记忆重返讲台,那些在赤壁下领悟的教育真谛,在古厝中沉淀的文化自觉,在讲座里习得的沟通智慧,终将化作滋养学生的汩汩清泉。
教育之路,如泰宁山水般绵延不绝。而这场疗休养,不过是师者们在新征程上,写下的一段温暖注脚。